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师资资料
刘松利
2017-07-13      人事处            点击数:

刘松利,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7210月出生,工学博士(后),教授,攀枝花学院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副导师。

主要事迹:19957月参加工作,20066月到攀枝花学院工作。长期从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工作和多金属复合矿等资源综合利用、稀有金属提取、功能材料、钛化工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生产线建设、组织管理经验。独立承担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本科专业的《有色金属冶金学2》、《矿物加工概论》、《钒钛材料工艺学》等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一是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所授课程在相应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选好教材和参考资料,并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介绍学科的前沿知识。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入大量实践案例并鼓励学生进入老师课题组进行科研锻炼,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冶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是认真研究学生(学生的社会经济生活情况、学生的各方面知识储备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与偏好等),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成果:主持研究四川省省级、攀枝花市级等各级科研项目共6项,主研省、市级项目5项。攀枝花市科技局重大攻关课题《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中钪的富集回收利用技术及装备》制备出高纯度氧化钪,工艺简单、成本低、无环境污染,对实际生产过程起到很好地指导作用,获攀枝花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的《硫酸法钛白短流程成套关键技术及自控装备研究》利用攀西地区钛资源,在传统硫酸法钛白工艺基础上建立短流程关键技术及自控装备,制备出优质的颜料钛白,并回收了废酸中的稀贵金属,获攀枝花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17篇,其中外文重要核心期刊13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SCI收录2篇,EI收录8篇);授权专利14项,第一发明人3项。出版教材3部。其中主研的“一种冶炼钛渣的密闭电炉”等7个实用新型专利应用在本人在主研的 “30MVA密闭矩形电炉的研制及应用”项目中,工艺技术国内领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和社会应用价值。成果已在攀枝花进行工程化建设,建成了规模为15万吨/年钛渣工业示范装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二五”期间,作为攀枝花学院冶金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打造了一支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较强的冶金学科教学和科研团队。主持研究国家级、四川省省级、校级等各级教研教改项目共6项,主研省、市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冶金工程专业获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建设计划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工程,专业特色鲜明,在省内影响力显著。

主要荣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攀枝花市省级及以上专家培养对象;攀枝花市优秀教师;攀枝花学院学科带头人;攀枝花学院教学带头人;攀枝花学院冶金工程专业负责人;攀枝花学院师德标兵;攀枝花学院优秀教师;攀枝花学院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连续三次)。